导航

四川轨道交通产业如何做强? 25家媒体问计中铁产业园

2016-12-08 20:37:11   浏览次数:
“请问中铁产业园在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链上扮演什么角色?”
“请问中铁产业园如何发挥总部基地的作用?”
“请问中低速磁悬浮是怎么一回事?
“请问……”
       这不是一场新闻发布会,只是一次普通的媒体观摩采访,但记者们的热情和关注度却不亚于一场发布会。热度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全速发力,冲刺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的愿景。4月20日,《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新华社四川分社、香港大公报、《第一财经日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等央级媒体、国内主流市场媒体、涉外境外媒体和省市主要媒体25家,来中铁产业园进行观摩采访。中铁产业园的项目定位、新制式轨道交通技术、成都如何融入一带一路等都成为记者们关注的话题。
       “采访过后才知道,成都坐拥全国第二的轨道交通资源,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尚未挖掘的富矿,轨道交通产业必然成为成都下一个经济增长点。”一位资深媒体记者如此感叹。中铁二院产业部副部长、中铁产业园副总经理张强,中铁产业园副总经理杨平等领导陪同了记者采访。
 
热度!25家媒体集中观摩采访
       建轨道交通产业创新总部,筑轨道交通产业研发高地,造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一进入园区,巨幅的宣传海报在春日的阳光下分外醒目,彰显出中铁产业园凌云之志。
“没想到城北有这样大一个智慧型产业园,集聚了那么多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当天,来自《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新华社四川分社、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中国日报》、《第一财经日报》、上海无界新闻APP、《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新闻广播、《成都商报》、成都电视台、成都新闻广播等25家国内主流媒体,齐聚中铁产业园观摩采访。
在中铁产业园展示中心内,中铁二院产业部副部长、中铁产业园副总经理张强,中铁产业园副总经理杨平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记者们首先了解了中铁产业园的项目定位、最新规划、产业引进和合作等情况。
\
中铁二院产业部副部长、中铁产业园副总经理张强被围得水泄不通
 
\
中铁产业园副总经理杨平为记者讲解产业园概况
 
       “中铁产业园的入园企业有哪些技术走出了国门呢?”“成都为什么要引进中低速磁悬浮,对于成都市民来说,它能带来哪些好处呢?”在展示中心内,《第一财经日报》和《四川日报》的记者,则对轨道交通的新技术、新制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记者们的提问也是五花八门,从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链布局到一带一路的成都力量,媒体的关注点也在逐步升级。
 
力度!筑轨道交通产业研发高地
        作为西南轨道交通智力“硅谷”,记者们更关心的是这里的研发实力。随后,媒体记者们来到位于产业园6号楼的中铁二院科学技术研究院,这里是中铁产业园的“大脑”和发动机。在科研院内,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高柏松等为媒体记者们简要介绍了科研院的情况和新技术的研发情况。“高总,中低速磁悬浮这块能够给我再详细讲下吗?”虽然规定的是10分钟自由采访,但记者们围着高工们不放,问了半个小时都还恋恋不舍。
 
科学技术研究院会议室满员,一些记者只能在门外
 
        \      记者们接下来在旷谷公司了解了中铁二院自主设计和研发的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并参观了3楼的防灾预警实验室等,这些创新的科技也让记者感受到了中铁二院研发的实力。“搬到产业园后,和中铁二院的科研机构做了邻居,沟通更为便捷,研发创新的进度也大大加快。”在成都亚佳工程公司内,总经理张启祥谈到产业集群的优势所在,解开了记者对于为什么要搞产业园的疑问。记者随后还在中铁科工等入园企业进行了采访。
 
广度!助成都打造千亿产业链
       采访过程中,记者们逐渐明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对于轨道交通产业的战略规划。按照成都轨道交通产业“一总部两基地”空间布局,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中铁产业园)作为轨道交通产业创新总部,与新筑轨道交通产业新津基地,新都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形成一个“金三角”,重点开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帮助实现轨道交通产业有效的聚集和落地。
       随着北改进程的推进,园区周边的交通、环境、居住等条件将不断改善,中铁产业园正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海外项目大爆发的契机,加快推进综合实验大楼、中试检测基地、核心技术产品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产业创新支撑平台的建设。未来3-5年内,园区将集聚300家轨道交通高科技企业,汇集3万高端人才,创造300亿产值,逐步向全球轨道交通产业创新总部和轨道交通的研发高地迈进。
 
ZHONGTIE 新闻动态